【新聞事件】:今天英國制藥公司GW Pharmaceuticals在《新英格蘭醫(yī)學雜志》發(fā)表了其大麻二酚(CBD)液體制劑Epidiolex在治療一種叫做Dravet綜合癥的罕見癲癇三期臨床結果。患者觀察4周后使用14周CBD或安慰劑,結果CBD組患者每月發(fā)病次數(shù)從12.4次降到5.9次,而安慰劑組從每月14.9次降到14.1次。43%的CBD組患者發(fā)病次數(shù)減半,而只有17%安慰劑組患者發(fā)病次數(shù)減半。另有5%患者使用CBD后癲癇消失,而安慰劑組沒有徹底控制的病例。GW還有另一個叫做Lennox-Gastaut癥(LGS)的罕見癲癇三期臨床試驗即將結束。GW宣布將根據(jù)這些結果申請這兩個適應癥在美國的上市。
【藥源解析】:去年GW已經(jīng)公布了這兩個三期臨床的部分結果,但今天發(fā)表的是全部正式數(shù)據(jù)。CBD是大麻上百種活性成分中的一個主要成分,但并沒有另一個主要成分四氫大麻二酚(THC)的愉悅、至幻作用。CBD和CB1、CB2受體結合程度都遠低于THC,所以濫用風險較低。但即使如此,在美國目前處方藥濫用極度失控形勢下專家估計Epidiolex還會是一級管制藥品。最近兩任FDA局長聽證最重要議題之一就是控制藥品濫用政策問題。
大麻作為藥物使用已有上千年歷史,早在19世紀就有人用大麻治療癲癇,很多大藥廠100年前都有大麻產(chǎn)品線。當然那時候吸煙還是健康生活方式、飲料里也經(jīng)常加可卡因,所以從這個亂世江湖找出真正的大俠并非易事。后來CBD在多個動物模型中顯示抗癲癇療效,令這個化合物成為一個嚴肅的候選藥物。但早期的小型臨床試驗效果并不一致,所以GW敢于把CBD推進嚴格的三期臨床還是冒了不小的風險。
雖然此前已有THC制劑上市用于厭食癥,但這是基于吸食大麻后常見的饑餓感這個觀察。CBD作為癲癇藥物是完全不同的路線,要難很多。癲癇是一類復雜的疾病,但Dravet綜合癥是相對均一的一個亞型,因為一個叫做SCN1A的基因(一個離子通道)失活變異導致。雖然這是個單基因疾病,但CBD并非靶向這個離子通道,所以和精準醫(yī)療也扯不上。另外CBD雖然是純天然,但并不意味著更安全。實際上CBD與其它抗癲癇藥物有比較嚴重的藥物相互作用,而LGS患者平均使用三種抗癲癇藥物,所以是個隱患。
★ 請關注《美中藥源》微信公眾號 ★
要發(fā)表評論,您必須先登錄。